跨界太极学术 | 闻瑞东,钟世川: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整合的对策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整合的对策
闻瑞东,钟世川:《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整合的对策》,《改革与开放》,2018年第20期
摘要:文章从文化政策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共性挖掘、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对湾区内的不同文化进行整合,助推粤港澳经济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整合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人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竟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一、历史流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内在差异
香港、澳门文化因受中西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中西互鉴、中西合璧的相似性,也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但三地经发展的程度也存在一定差距,造成了三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香港文化的发展
自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郡县以来,香港地区一直与珠三角大部分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自割让给英国后,香港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贸易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流地。英国采取自由港政策,这一方面保留了香港固有的广府文化,另一方面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定空间。英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经济意识和市场观念等开始在香港实施并传播。功利性特征成为香港人最重要的价值观特性,当然在中西文化传统和中西两种制度的影响下,香港人亦表现出多元性的价值趋向。
香港
2.澳门文化的发展
澳门古代先后同属番禺县等,至葡萄牙人赁居澳门,澳门成为一个世界性贸易港口,但澳门主权仍在中国政府手中,自此欧洲文化开始传人澳门。西方的宗教、科技、医药、教育制度、法律等欧洲文化开始大规模传人澳门,但欧洲文化也在澳门得到改造,产生了新的文化风格。澳门地区对西方文化认同所表现出的传统与现代努力融合或文化的协调性,是澳门人格守中庸之道的文化中度性的体现,中庸之道也成为澳门人价值观的最主要特点。
澳门
3.鸦片战争以来广东文化的发展
广东凭借其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先行地,新式教育制度和机构、西式医院、“广东英语”在鸦片战争初期已在广东出现。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市政设施、教会学校、西式建筑等也在广东纷纷出现,并且孕育出中国最早一批文化精英。改革开放以来,港澳的经济意识、市场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广东,广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东人在保持固有广府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多持有宽容的态度,加之处世或判断的理性,使广东人的价值观呈现出较强的兼容性、开放性。
广东深圳
二、同根同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整合的基础
1.地缘相近
地理上,珠江三角洲既有坦荡平原、大面积水网,也有断续丘陵、台地,但无高山阻隔,水陆沟通甚为方便,使粤港澳地理上成为一体,同属一个地理单元,具有相似的自然条件、语言、风俗习惯,资源条件在区域内形成互补关系,使共同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政治上,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城市自古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又基本同属于南海郡范畴。两千多年来,虽然政治制度不断变化,但港澳行政建制多隶属于广东,这一从属关系一直维持到近代,这种行政地域管理使港澳与珠江三角洲文化存在较强的共同性。
2.人缘相亲
人是文化的载体,同一来源的人必然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人口构成上,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约占95%,大部分原籍为广东珠江三角洲;澳门汉族居民占全区总人口的97%,葡萄牙籍及菲律宾籍居民占3%,华人大部分原籍也是广东珠江三角洲。语言上,香港按惯用语言划分的人口比例:广东话(粤语)为89.5%、普通话为1.4%、其他中国方言为4%、英语为3.5%、其他语言为1.6%;澳门以汉语粤方言(粤语)为日常用语的居住人口占85.7%,福建方言占4%,普通话占3.2%,其他汉语方言占2.7 %,葡萄牙语占0.6%,英语占1.5%,塔加洛语占1.3%。可见,港澳地区不论是人口来源还是其所操语言,都与广东密切相关。
3.文化相通
粤港澳三地的社会文化都根植于岭南文化,属于广府文化的范畴。虽然港澳文化由于历史原因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但其本质仍是岭南文化的延伸和繁衍,在社会习俗、宗教、语言、信仰等方面保留着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和传统,有着共同的话语体系。这种对传统岭南文化的继承和延续,是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与整合的基础。
4.经济相融
密切的地缘、人缘关系,使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关系由早期单一的“前店后厂”跨地域分工模式向“厂店结合”等多种模式并举演变,实现了地域范围的延展与合作内涵的丰富。在经济关系转变的同时,粤港澳的空间格局亦由“小集聚、大分散”逐步转向“小分散、大集聚”,粤港澳区域合作也将从分散发展走向边界突破,从宜居湾区走向世界级湾区,从中心—腹地走向枢纽—网络。粤港澳经济唇齿相依的密切联系将是推动三地文化融合、共生、共赢的重要因素。
5.世界著名湾区经验的借鉴
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也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群和经济带的显著标志。全世界29个千万级的大都市中,有21个在湾区,全球75%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湾区。纵观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都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其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其金融业、奢品、都市文化等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其中曼哈顿是CBD的发源地,也是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东京湾区是世界最大的工业产业地带,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研发和文化中心。世界著名湾区文化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整合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三、路径选择: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整合的方式
文化的传播、交融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与深化,区域文化的界限必然将逐步减弱,粤港澳文化也将在“一国两制”的格局下实现进一步整合。其主要措施有:
1.粤港澳文化政策研究与新政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主导,粤港澳三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在《粤港澳艺文合作协议书》《粤港澳文化流合作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文化教育出版领域的合作力度,促进弘扬传统文化和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在三地发行出版。二是进一步在港澳推行普通话,鼓励更多学校使用普通话教学,并使《中国历史》真正回归课堂,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打消港澳民间层面对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疑虑,让更多的港澳民众尤其是港澳青年人认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通过文化宣传增强港澳民众对湾区建设的认同。
2.粤港澳文化产业发展和共同繁荣
一是构建湾区文化产业带,从历史纵向看,该湾区内有农耕文化、海洋文化、侨乡文化;从横向地缘看,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商文化、港澳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可通过艺术展演、人才培训、非遗文化合作、博物馆与文创产业等方式,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湾区文化产业带。二是发展创意产业,粤港澳三地的创意产业各具特色,也各自占据了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彼此间的差异性、互补性为联手打造创意产业链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可行性条件,可以创意产业关联链条为纽带,诱导创意资源向特定园区集聚,共同构筑相互衔接和配套优势的创意产业集群。
3.粤港澳文化共性挖掘与合作开发
一是在深人研究解读粤港澳现有文化政策的基础上,构建粤港澳三地文化研究团队,对三地共有文化的发掘、研究、弘扬等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调研、论证、研究,精选项目,优化机制,加快对接,创作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二是挖掘粤港澳旅游资源,打造湾区国际文化旅游圈。以南沙、珠海、深圳自贸片区建设和游艇码头建设为契机,对接港澳两地的游艇码头。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文化圈的打造,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化的共同开发。
4.粤港澳文化交流与互助互动互补
一是以“华侨”为媒加强人文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贸易展览会、恳请大会、同乡联谊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让更多的港澳人了解内地的政策、了解岭南文化。二是进一步发挥社团的作用,通过培训、比赛、艺术创作、夏令营、座谈会、实习等众多平台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交流沟通,推动彼此的资源共享,增强港澳青年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为培养互相了解、互相亲近的人才而努力。三是加大粤港澳交流和专项合作力度。通过学术交流、人才联合培养、访问考察、讲学、实习计划等项目的实施,开展多层次的人才联合培养或人才交流,培养更多致力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源于网络
总编:凌逾
责编:邓媛
推荐人:邓媛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学术 | 黄玉蓉,曾超:文化共同体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研究
【跨界太极】 第1041期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